“综合科目”高考已成为当今这个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选拔人才的必然趋势。目前考生在高考“综合”科目复习备考中都感到比较困惑的是,复习资料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面对综合,有的甚至感到彷徨、束手无策。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高考“综合”复习备考的一些思路和对策,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备考2002年高考“综合科目”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研究分析2000年、2001年广东、河南等省的“大综合”高考试卷,我们不难看出,高考“综合”主要是考了两个层面上的综合,首先是学科内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渗透、综合。尽管2001年卷的跨学科比重有所增加,这也是教育部考试中心[1999]123号文件精神所要求的。因此,在高考“综合”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首先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扎实,因为能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先要夯实基础,才能培养能力。现以化学学科为例,来讨论我们需要哪些基础知识作铺垫。请看下面笔者总结绘制的网络图,其中所列四大块构成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系,我们只有牢牢掌握这四大知识体系,才能在化学学科内运用我们的综合能力。同样地,每门学科都能建立起自己相应的知识体系,只要牢牢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复习起来就会成效倍增。
下面通过高考“大综合”试题的举例分析,来研究学科内综合这一类题的命题特点。请看广东2000年 34题(附答案)——
34.(6分)对于司机酒后驾车,可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
2CrO3(红色)+3C2H5OH+3H2SO4 = Cr2(SO4)3(绿色) + 3CH3CHO + 6H2O
被检测的气体成分是 C2H5OH ,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CrO3 ,还原剂是 C2H5OH。
分析:这道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实用性很强,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种酒后驾车检测仪非常灵敏,巧妙地利用了题中这一化学反应原理。可以看出,本题需要综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多个知识点的知识方能求解。
结论:通过上述对化学学科内综合例题的研究分析,我们总结出学科内综合这一类题的命题特点,即多个知识点聚焦在某一考点上,故至少要2个以上知识点知识的综合运用,才能解决问题。另外像“白色污染”问题、“毒品”问题等都可能成为化学学科内综合的命题热点,请关注。
二、强化交叉、渗透,研究落实跨学科间综合的命题热点
通过对部分省市历届“综合能力测试题”及近两年的高考“综合”试卷的研究分析,不难找到跨
例如广东2000年卷的31、33、36题(题略),2001年卷的36、37题(题略)等,都具有跨学科之间综合的命题特点。通过对这一类题的研究分析,可知跨学科之间的综合,并非各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理、化、生、政、史、地六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能力测试,其命题契合点多是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要着力研究、寻找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命题契合点,训练其解题思路和方法。建议将有关的热点问题,分类成能源板块、环保板块、人口资源板块、高新科技板块等专题进行复习,结合相应的题型,培养训练运用多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多角度的思维,不断提高学以致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创新思维,关注高新科技题材向高考“综合”的渗透
2000年广东、上海的“综合科目”高考试卷大胆创新,引入了高温超导材料、超导磁悬浮列车等高新科技题材。请看2000年广东29、30题——
七、超导材料电阻降为零的温度为临界温度,1987年我国科学家制成了临界温度为90K的高温超导材料。
29.上述临界温度对应的摄氏温度为
A.100℃ B.-100℃ C.-183℃ D.183℃
30.利用超导材料零电阻的性质,可实现无损耗输电。现有一直流电路,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4Ω,它提供给用电器的电功率为40KW,电压为800V。如果用临界温度以下的超导电缆替代原来的输电线,保持供给用电器的功率和电压不变,那么节约的电功率为
A.1KW B.1.6×103KW C.1.6KW D.10KW
分析解答:29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搞清临界温度这个概念,同时掌握热力学温度(即绝对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为C.
30题利用了超导材料电阻为零时可实现无损耗输电这一性质,设计了一直流电路。我们可根据电功率、电压、电阻、电流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为A.
这一类题的命题特点是起点高、落点底、情境新。考生可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答。
高温超导材料表面上看是个物理问题,其实它与化学、材料等密切相关,因为高温超导材料主要是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系。另外像C60问题、纳米材料问题、基因工程问题等都有可能成为高考“综合”试题的选材,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密切关注这一类题材并将其作为高新科技专题进行复习。由于这一类题材很新,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专题。
四、注重学法策略,讲究训练实效
由于高考“综合科目”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及能力要求等都较高,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尤其要注重学法策略,广大学生要善于抓住问题实质、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多角度思考、强化综合运用,尝试解决问题,关注高新科技热点,解读高考“综合科目”及历届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创新情境,把握好2002年“综合科目”高考的脉搏。在训练程序上可先进行学科内综合,然后再进行理、化、生或政、史、地三科小综合,最后进行理、化、生、政、史、地六科大综合。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关键是要提高综合训练的实效。由于高考“综合科目”复习的信息量也很大,在复习课教学手段上可尽量采用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复习效率。★